灯光的温暖
——第二届市“慈善大使”张晓玲
茫茫的黑夜,灯光是微小的,但能给人一点光明。
寒冷的冬天,灯光是微弱的,但能给人一丝温暖。
慈善不是正那盏明灯吗?记者不正是那提灯人吗?
手持慈善大使证书
渭南市“慈善大使”、渭南市慈善协会理事、渭南日报社栏目部主任张晓玲正是众多慈善记者中的一员,她把慈善放在心中,践行在行动上,她20年如一日用手中的笔歌唱着慈善,用爱心传播着慈善。
还记得,渭南市慈善协会成立之初,张晓玲跑前跑后写消息、写通讯。
还记得,渭南市慈善协会发展之中,张晓玲上山下乡,采访慈善事、慈善人。
不知几何,张晓玲从一个记者,成为一个慈善人,写慈善、说慈善、做慈善。
给贫困户送衣服
临渭区人,在西安打工的刘博考上了清华大学,张晓玲第一时间进行报道,然后又趟着水再去采访做深度报道。贫困学子刘博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着众人,在渭南市慈善协会的倡导下,在社会各届人士的帮助下,刘博顺利踏进大学殿堂。
家住渭南城区的小明珍患上了白血病,无钱就医。张晓玲得知后,连续报道、不断跟进,在渭南市慈善协会的助力下,学校、单位、企业纷纷献出爱心,为小明珍凑齐了巨额医疗费。
为贫困学生嘟嘟找资助人,使其完成学业;为流浪的小世豪找妈妈,使其回归家庭……
开展圆梦行动,帮助贫困大学生圆上学梦;开展慈善行动,宣传慈善事迹;开展爱心直通车活动,促成20多名残疾人就业……
给贫困学生送学习用品
作为渭南日报社慈善志愿者服务队队长,张晓玲主动承担起渭南日报社和渭南市慈善协会的沟通联络工作,为初期“渭南市慈善网”的建设运行出力尽心,在《渭南日报》开设“渭南慈善”“凡人善举”栏目。发挥特长,协助渭南市慈善协会编辑书籍《媒体人眼中的渭南慈善》《守望慈善》。
在采访中做慈善,在做慈善中采访。在张晓玲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记者加入到慈善队伍中来。在张晓玲的感染下,周围的朋友陆续加入到慈善队中来。他们形成爱心团,为困难群众送去衣物,为贫困学生送去学习用品。他们组成亲友团,投入慈善基金,资助贫困学生,关心其健康、关注其成长。
涓涓细流汇成江河,暖暖情怀温暖人心。正是因为有一个个张晓玲这样的慈善记者、慈善人,渭南城显得越发有温度,也越发温暖起来。
看,黑夜中,那一盏盏灯光是多么的明亮。看,寒冬中,那一盏盏灯光是多么的温暖。这就是慈善的力量!这是就大爱的魅力!